養狗不只是提供食物和住所,牠們的身心健康同樣需要細心呵護。
許多飼主關心的問題包括:「如何讓狗狗活得更健康?」「狗狗需要哪些營養?」「如何避免狗狗生病?」
本篇文章將詳細探討狗狗的健康維護,包括均衡飲食、運動需求、定期健康檢查、
心理健康與社交互動,以及日常護理,幫助飼主打造一個適合狗狗健康成長的環境。

此篇文章可以了解到:

  1. 狗狗的飲食應如何搭配,哪些食物應避免。
  2. 不同狗狗的運動需求,如何提供適量運動。
  3. 定期健康檢查的重要性,以及疫苗與驅蟲計畫。
  4. 如何透過社交與心理刺激,提升狗狗的心理健康。
    狗狗的日常護理,如刷牙、梳毛、修剪指甲等細節。
     

1. 均衡的飲食——狗狗健康的基石

(1) 營養均衡的重要性

狗狗的飲食應該包含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維生素和礦物質,缺一不可。不同年齡、體型和品種的狗狗,對營養的需求也不同。例如:

  • 幼犬:成長快速,需要高蛋白和高熱量的食物。
  • 成犬:均衡飲食,維持體重和健康。
  • 老犬:低熱量、高纖維,幫助消化並預防肥胖。

(2) 避免不健康的食物

人類的食物並不適合狗狗,某些食物甚至可能造成嚴重中毒,例如:

  • 巧克力:含有可可鹼,可能導致狗狗中毒甚至死亡。
  • 洋蔥、蒜:可能破壞紅血球,導致貧血。
  • 葡萄與葡萄乾:會影響腎功能,嚴重可能致命。
  • 骨頭(特別是雞骨):容易碎裂,可能刺傷狗狗的消化道。

(3) 濕食 vs. 乾糧:哪種比較好?

飼料的選擇需考量狗狗的健康需求:

  • 乾糧:有助於清潔牙齒,較容易存放,但需確保足夠飲水。
  • 濕食(罐頭或鮮食):水分含量高,適合不愛喝水的狗狗,但開封後需冷藏,保存期限較短。
  • 鮮食與手作餐:若自行製作狗狗餐點,需確保營養均衡,避免缺乏重要營養素。


2. 定期運動——維持狗狗體態與心理健康

(1) 不同品種的運動需求

不同狗狗對運動的需求不同,運動量不足可能導致肥胖、焦慮甚至行為問題。

  • 高能量犬種(如邊境牧羊犬、哈士奇、拉布拉多):需要每天長時間運動,如慢跑、飛盤、游泳等。
  • 中等能量犬種(如柯基、柴犬):每日散步兩次,搭配適量的遊戲和訓練。
  • 低能量犬種(如鬥牛犬、臘腸犬):適度運動即可,過度運動可能對關節造成負擔。

(2) 運動的好處

運動不僅能幫助狗狗維持理想體重,還能:

  • 釋放多餘能量,降低破壞行為(如亂咬家具)。
  • 增強肌肉與關節健康,減少關節炎風險。
  • 提升社交能力,與其他狗狗或人類建立正向關係。

3. 定期健康檢查——早期發現潛在疾病

(1) 每年健康檢查的重要性

許多疾病在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症狀,因此定期帶狗狗至獸醫院檢查至關重要。檢查項目通常包括:

  • 血液檢測:檢查貧血、腎臟和肝臟功能。
  • 牙齒檢查:預防牙周病、牙齒損壞。
  • 關節與肌肉評估:特別適用於老年犬或大型犬種,預防關節炎。
  • 心肺功能評估:防範心臟病與呼吸問題。

(2) 定期驅蟲與疫苗接種

  • 內外驅蟲:防止狗狗感染寄生蟲,如跳蚤、蜱蟲、心絲蟲。
  • 疫苗接種:預防犬瘟熱、狂犬病、細小病毒等常見傳染病。

4. 心理健康與社交互動——預防焦慮與行為問題

(1) 狗狗需要心理刺激

狗狗和人類一樣,也需要心理刺激,否則可能出現焦慮、抑鬱或過度吠叫等問題。方法包括:

  • 提供互動型玩具(如益智食物球、咀嚼玩具)。
  • 教導新指令與技能(如「坐下」、「握手」、「尋寶遊戲」)。
  • 與狗狗互動,如撫摸、擁抱、一起遊戲。

(2) 社交活動的重要性

社交對狗狗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,特別是幼犬時期。缺乏社交經驗可能導致成年後出現恐懼或攻擊行為。

  • 定期帶狗狗去狗公園,讓牠與其他狗狗交流。
  • 帶狗狗參加基礎服從訓練課程,幫助建立自信與社交能力。

5. 日常護理——保持狗狗的整體健康

(1) 牙齒保健

狗狗容易患牙周病,嚴重時甚至可能影響內臟健康。日常護理包括:

  • 每週至少刷牙 3 次。
  • 提供潔牙骨或潔牙玩具
  • 定期進行專業洗牙。

(2) 皮膚與毛髮護理

  • 短毛狗:每週梳毛 1-2 次,去除掉落的毛髮。
  • 長毛狗:每天梳毛,防止打結。
  • 定期洗澡:約 1-2 週一次,保持皮膚健康。

(3) 修剪指甲與清潔耳朵

  • 過長的指甲可能影響狗狗行走,應定期修剪。
  • 某些耳朵下垂的犬種(如柯基、拉布拉多)容易耳朵感染,需定期清潔耳道。